工作研究

 首页 >> 工作研究 >> 经验交流 >> 正文

创新关爱三牵手   育德树人谱新曲

发布时间:2019/10/15 16:11:51
分享到:


  2001年下半年,市关工委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中,老同志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,根据关心下一代工作积累的经验体会,提出开展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的创意,并制定活动方案,得到永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肯定和支持。2002年3月,市文明委在南门广场举行“遵守道德规范,争当文明市民”万人签名暨道德教育“三牵手”活动启动仪式,拉开家长与孩子牵手、老师与学生牵手、老同志与青少年牵手的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序幕。2002年1月福建日报刊发了永安《大手牵小手的故事》,社会影响面随之扩大。
  随着关工委组织建设的覆盖面拓展和队伍建设的不断壮大,“三牵手”活动也不断深入。参与牵手的队伍从小到大、人数由少到多,牵手结对的对象由单一差生扩大到特殊群体,活动领域从学校到社区、从城市到农村、从机关到企业,不断拓展、延伸,取得可喜成效,逐步成为永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和品牌。2002年12月,三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永安召开,推广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经验。省关工委推荐我市关工委出席中关工委长沙会议,介绍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经验。省创建文明城市检查组到永安检查工作,肯定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。为提升活动成效,2003年11月,市关工委首次召开德育“三牵手”工作交流会,省和三明市关工委领导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到会指导;会后市关工委编辑了《实践与探索》一书,广为宣传。2008年、2011年、2014年,又先后召开研讨会,不断总结经验,探讨活动深化,并分别编辑刊印了相关论文集。市关工委重视活动的调研、总结和宣传工作。2004年,市关工委建立“永安下一代”网站,专门辟有“三牵手”专栏;2006年编辑《爱心助成长》,宣传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的好人好事; 2008年中关工委编辑的《为了下一代》一书,收入市关工委撰写的《创新德育载体 牵手连心铸魂》论文,该书“编者按”指出:“永安的德育‘三牵手’活动,实质上是德育载体和德育机制的创新。”这项活动得到中关工委的肯定。2011年,永安关工委在全省关工委(泉州)会上介绍我市德育三牵手经验,成为被省、三明市关工委推介的工作品牌之一。
2002年以来,历任永安市委、市政府领导在听取市关工委工作汇报、到市关工委调研、与关工委老同志座谈中,都非常重视赞赏这一活动,许多分管领导还多次参加市关工委相关活动,给各级关工委开展德育“三牵手”活动以大力支持。
  近5年来,市关工委根据实践,审时度势,推进创新。
  一是活动名称上,根据帮扶内容已经从德育拓展到亲情关爱、心理解困、普法教育、生活帮助、扶贫助学、学业辅导等,因此自2015年开始,把“德育三牵手”更名为“关爱三牵手”。
  二是牵手范围扩大,重点更加突出。从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,拓展到整个青少年群体,包括了辍学、失足、刑满释放、失业的青少年,重点帮助农村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、“五失青少年”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、外来工子女。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《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》和《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》下发后,提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牵手结对必须做到全覆盖,经过各基层关工委的努力工作,2017年底,实现了这一目标。
  三是参加关爱“三牵手”的队伍迅速扩大。通过宣传和基层关工委的认真发动组织,城乡各地参加牵手活动的老同志不断增加,许多社会志愿者和驻永部队积极参与基层关心下一代的各项活动,尤其是我市2016年开展“党建带关建”试点工作,为关爱“三牵手”活动带来新的动力。市关工委抓住机遇,把这些力量进一步整合,形成合力。有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挂包村干部参加村关工委组织的关爱“三牵手”活动;许多村、居、机关企事业单位、学校党组织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结对;多数民间志愿组织主动到村居、学校与基层关工委联合开展帮扶对象集体活动;司法部门志愿者更为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;民企商会关工委发挥自身优势,侧重抓好外来工子女的结对帮扶。据统计,5年来,参加关工委的老同志增加了600多人,志愿者增加了2300多人,不但人数增加,各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更提升了关爱“三牵手”活动的效果。
  四是活动形式更加多样。以往牵手结对更多的是参与结对的成年人与青少年的交流慰问帮助,加上成年人互相交换意见,如今发展到个别交流和牵手对象集体活动相结合。实践表明,集体活动可以进一步克服被牵手对象,特别是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的孤独感、自卑感。许多学校、村居关工委利用节日开展集体慰问座谈,假期举办冬、夏令营,尤其是志愿者参与的集体活动,氛围活跃,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。在牵手结对上,也不再局限于老师、关工委老同志、家长牵孩子的手,有关工委老同志、驻在地党员或志愿者、家长或近亲属牵青少年的手等,因地制宜。随着网络通讯、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,城区社区建立起“网上关工委”许多基层关工委设立QQ群,方便了关爱“三牵手”活动的情况跟踪交流。
  五是坚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。从特殊青少年情况调查摸底开始,乡镇街道民政、司法、劳动就业、关工委、学校、家庭密切配合,登记造册,力求不缺不漏。日常注重相互交流结对青少年的表现情况,提高教育帮扶效果。
  六是加强机制运作。2016年以来,经过“党建带关建”工作试点,市委文明办把关爱“三牵手”活动列为特色工作之一,纳入乡镇、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之一,统一部署、并由市关工委负责统一检查、统一考核。这一机制的建立,更加激励主阵地——乡镇、街道开展好关爱“三牵手”活动。
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关爱“三牵手”成果丰硕,孤儿不孤、让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、用爱点燃残疾少年的心灯、游手好闲青年成了生产能手、用法托起七彩之梦、关爱让迟开的“花朵”綻放、从抵触到阳光、爱心助学圆了他们的大学梦……好人喜事层出不穷,爱心助成长,共圆中国梦。

推荐】【打印】【字号:  】【关闭】【返顶

相关内容:
(2004-2024)  © 福建省永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 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电话:0598-3652508  email:yaggw@yaggw.com
网站备案号:闽ICP备2024048517号-1号